杭州欢迎您
欢迎访问小北科技
客服热线:
-
登录
|
注册
小北科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
开赛倒计时
距离
2021-09-21
还剩
天
时
分
秒
首页
{{el.name}}
{{sub.key}}
|
户外论坛
多版块论坛
投票版块
论坛
最高活动
精品活动
深度夜跑第一季
最新定制
单活动
新闻
出游相册
单相册
多相册
人物
视频
查询
报名查询
成绩查询
新活动
商品
商品2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留言板
小工具
选鞋
专题页
IFRAME
招聘啦
首页
户外论坛
论坛
探洞
探洞事故,警钟长鸣!
探洞事故,警钟长鸣!
[复制链接]
胡八一
540
2
分享到:
胡八一
话题: 7735
回复: 71999
发布于
2017-05-23 18:58
楼主
本帖最后由 Duke 于 2012-11-11 21:33 编辑
昨天才惊闻,上个月
18
名法国洞穴探险队伍到恩施境内一天坑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一名
27
岁的女队员摔下
200
米深的天坑,死亡!
据悉,这次掉入天坑的法国队员,在探险期间并没有在相关部门进行过任何登记。据前方救援人员透露,“这名探险队员掉入天坑,很可能是因为下降绳被岩石割断。”
这支科考队由法国洞穴专家
P
·苏克带队,中方专家万新南教授陪同,一行
24
人
(
法籍队员
18
人
)
,于
8
月
4
日
到达湖北恩施板桥考察。
8
日下午,科考队对该地一深达
200
多米的天坑进行考察,当队员
LagredeMalissa(
法籍,女,
1982
年
3
月
23
日
出生
)
在下达天坑约
180
米
深处建立安全岩壁基桩时,因面前块石突然崩落,将该队员直接打击至约
210
米
的天坑底部,致其意外身亡。
这是近年来,国外探洞者在中国境内探洞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起事故。这不由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这几年探洞中遇到的危险,只有血的教训才能真正让人反省,不然会在眼前的危险中一如既往的漠然下去。
也许因为探洞有
6
年了,我逐渐对明知的危险日趋麻木,对一些必要的操作步骤也开始因为嫌麻烦而省略。近二年来,我在探洞中已经由此发生多次险情,虽然都根据经验化险为夷,但心理仍然不够重视。以我们四次探测万丈坑为例,几乎每次探测我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险情。
07
年第一次探测,在上升过程一个偏移时,没有掌握好重心,人被甩出侧面沟壑,在岩壁上大幅度摆荡,头部几次重重撞击到岩壁,以至头盔连着头灯撞掉并跌落入身下
200
多米的坑内。此时离坑口仍有
170
米
左右的距离,在没有头盔的这段上升距离中,头顶稍稍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人魂飞魄散。
170
米
的重力加速度,一块拇指大小的石头都能让我头破血流。
07
年第二次探测,在上升完一个一绳
130
米
的竖洞时,刚爬上洞口,站在峋崖边解开保护时,整个安全带突然从腰上掉落,吓得我一把抓住旁边的绳子。经检查发现,我在上升过程中,连接安全带的梅仑琐因长距离上升和衣服磨擦时,全部磨开琐门。在当时攀爬承重情况下,梅仑琐一般能不变换方向,使安全带的琐扣一般情况下不会脱落。但如果上升时手式上升器和脚踏距离过大时,仍然会脱落,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后怕。
08
年第三次探测,我使用另一根下降绳去拖卡在岩缝中运输绳上的
7
个大包。因为有一定的斜度,我将自已身上牛尾绳将运输绳的扣在一起,沿运输绳爬到卡包的岩缝,将包拖出岩缝那一瞬间,未及时将牛尾绳解开,
7
个包的重量将我一下扯下去,我在巨大竖洞的半空中摆荡,幅度之大,我不敢相信的听见了自己的尖叫声。
09
年第四次探测,这次探测中遇到多次危险。先是在下降过程中,被落石击中左肩,在以后的
7
天探测中整个左臂抬不起来,
然后在返回二号营地时,一段危险的攀爬没有保护绳,我在一个
很难的攀爬点被卡住,差点憋晕。后来队员返回相助才得已脱险。
最后是返回地面过程中,因为疲惫,脑子里除了上升,上升外,一片空白。所以在上升中没有一点概念要检查梅仑琐,导致与第二次探测同样的结果,梅仑琐被全部磨开。与第二次探测出事的方式不同的是,这次是在攀爬过程中安全带右侧的扣环从梅仑中脱落。
当时我只觉得右腿腿带一松,低头看时惊出一身冷汗:梅仑琐琐门完全开启,安全带扣环从梅仑琐中滑落一个,梅仑锁竖着,只有安全带左侧扣环搭在上面。
那一瞬间我第一反应是马上停止上升,一动别动。因为稍一动另一边的扣环就很有可能也脱落出来,此时我身下50米距离,足够牺牲了。
所幸当时带着脚式上升器,我小心冀冀的慢慢用脚式上升器站起来,用尽所有力气把脱落掉的右侧扣环扣回梅仑,并重新拧紧琐门。然后才松了口气,吊在原处愣了半天才开始慢慢继续爬升。
因下雨或下雪导致的落石事故,我们也遇到多次。其中一次我队队员被落石打断四根肋骨,肝破裂出血1000CC。由此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探洞期间的天气状况会引发客观原因即天灾(且把自然落石视为天灾)至成的事故。
严谨是探险活动中应该一直保持的态度。我总说我们一直以专业的态度做业余的事(活动)。什么才是专业的态度,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们围绕专业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能够在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探洞活动的效率。
记得有一位登山的朋友说:“在登山中死去的人都不叫高手。”虽然这话有些偏颇,但其含义却是值得深思。如果我们在探洞过程中因操作或判断失误造成了事故,那还叫专业吗?如果在下雨下雪的情况下我们还去坚持探洞,由天气原因引发的落石或探洞过程中阴河突然涨水淹没洞道,这难道不是自己的主观在判断去坚持探洞的吗?
在很多外行人眼里,我们是很专业的队伍,专业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不仅体现在探洞技术,测绘精度,更体现在安全系数上。目前,离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希望与全国及全球的探洞同仁共勉,严格要求自己,不停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己。
回复楼主
胡八一
话题: 7735
回复: 71999
发布于
2017-05-23 18:58
沙发
说的好,一定回复~
回复
评论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文字型---------------------已结束
大多数早期的回归研究都不报告样本外实验中方法的可预测性。传统地来讲(Cumming et al. 2002),R2或修正后的R2是作为评估预测模型的措施,但他们的使用也有一些严重的缺点,这在我们看来是
胡八一
| 03-08 09:33
1138
1
图片型投票--------------已结束
片中,吴亦凡饰演一个家境殷实的好男儿——程铮。他人长得帅,球打得好,又是学霸(数学100分)一枚,自然就成了校园的风云人物。与同为学霸又是班干部的班花组成一对,既悦目又怡情,频频招来众人艳羡的目光。程
tt
| 03-07 20:56
1060
1
呵呵哒
哈哈哈哈哈哈哈fh人外人顶顶顶顶
头文字D
| 02-23 21:00
3263
7
吕碧城与袁世凯大大是什么关系?
一般的说法,都认为吕碧城与袁世凯家的二公子克文交好,大错特错矣,首先是袁大大与碧城姑娘交好吕碧城与袁世凯大大是什么关系?端木赐香1904年,文化超女吕碧城在天津一夜爆红的当口,背后少不了直隶总督兼北洋
李红红
| 11-30 16:48
1029
2
绑定手机
×
手机:
验证码:
刷新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到该手机
绑定手机
友情链接
赛会通
富力海口马拉松赛
深井山径马拉松
南横国际超级马拉松
深圳女子马拉松赛
彩色跑深圳站
杭州100越野跑
无锡国际马拉松赛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
汇添富南京山地马拉松
苏州马拉松
欢乐跑中国上海站
test
12
install_fs
购物车(
)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x{{el.itemCount}}
{{el.totalPrice|currency}}
删除
共
件
共计
{{totalPrice|currency}}
去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空空如也,赶紧
去选购
吧。
您尚未登录,
请登录。
购物车正在加载中...
成功加入购物车!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继续浏览
去购物车
微信咨询
QQ 咨询
客服热线
({{el.name}})
分享
倒计时
返回顶部
据悉,这次掉入天坑的法国队员,在探险期间并没有在相关部门进行过任何登记。据前方救援人员透露,“这名探险队员掉入天坑,很可能是因为下降绳被岩石割断。”
这支科考队由法国洞穴专家P·苏克带队,中方专家万新南教授陪同,一行24人(法籍队员18人),于8月4日到达湖北恩施板桥考察。
8日下午,科考队对该地一深达200多米的天坑进行考察,当队员LagredeMalissa(法籍,女,1982年3月23日出生)在下达天坑约180米深处建立安全岩壁基桩时,因面前块石突然崩落,将该队员直接打击至约210米的天坑底部,致其意外身亡。
这是近年来,国外探洞者在中国境内探洞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起事故。这不由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这几年探洞中遇到的危险,只有血的教训才能真正让人反省,不然会在眼前的危险中一如既往的漠然下去。
也许因为探洞有6年了,我逐渐对明知的危险日趋麻木,对一些必要的操作步骤也开始因为嫌麻烦而省略。近二年来,我在探洞中已经由此发生多次险情,虽然都根据经验化险为夷,但心理仍然不够重视。以我们四次探测万丈坑为例,几乎每次探测我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险情。
07年第一次探测,在上升过程一个偏移时,没有掌握好重心,人被甩出侧面沟壑,在岩壁上大幅度摆荡,头部几次重重撞击到岩壁,以至头盔连着头灯撞掉并跌落入身下200多米的坑内。此时离坑口仍有170米左右的距离,在没有头盔的这段上升距离中,头顶稍稍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人魂飞魄散。170米的重力加速度,一块拇指大小的石头都能让我头破血流。
07年第二次探测,在上升完一个一绳130米的竖洞时,刚爬上洞口,站在峋崖边解开保护时,整个安全带突然从腰上掉落,吓得我一把抓住旁边的绳子。经检查发现,我在上升过程中,连接安全带的梅仑琐因长距离上升和衣服磨擦时,全部磨开琐门。在当时攀爬承重情况下,梅仑琐一般能不变换方向,使安全带的琐扣一般情况下不会脱落。但如果上升时手式上升器和脚踏距离过大时,仍然会脱落,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后怕。
08年第三次探测,我使用另一根下降绳去拖卡在岩缝中运输绳上的7个大包。因为有一定的斜度,我将自已身上牛尾绳将运输绳的扣在一起,沿运输绳爬到卡包的岩缝,将包拖出岩缝那一瞬间,未及时将牛尾绳解开,7个包的重量将我一下扯下去,我在巨大竖洞的半空中摆荡,幅度之大,我不敢相信的听见了自己的尖叫声。
09年第四次探测,这次探测中遇到多次危险。先是在下降过程中,被落石击中左肩,在以后的7天探测中整个左臂抬不起来,
然后在返回二号营地时,一段危险的攀爬没有保护绳,我在一个很难的攀爬点被卡住,差点憋晕。后来队员返回相助才得已脱险。
最后是返回地面过程中,因为疲惫,脑子里除了上升,上升外,一片空白。所以在上升中没有一点概念要检查梅仑琐,导致与第二次探测同样的结果,梅仑琐被全部磨开。与第二次探测出事的方式不同的是,这次是在攀爬过程中安全带右侧的扣环从梅仑中脱落。
当时我只觉得右腿腿带一松,低头看时惊出一身冷汗:梅仑琐琐门完全开启,安全带扣环从梅仑琐中滑落一个,梅仑锁竖着,只有安全带左侧扣环搭在上面。
那一瞬间我第一反应是马上停止上升,一动别动。因为稍一动另一边的扣环就很有可能也脱落出来,此时我身下50米距离,足够牺牲了。
所幸当时带着脚式上升器,我小心冀冀的慢慢用脚式上升器站起来,用尽所有力气把脱落掉的右侧扣环扣回梅仑,并重新拧紧琐门。然后才松了口气,吊在原处愣了半天才开始慢慢继续爬升。
因下雨或下雪导致的落石事故,我们也遇到多次。其中一次我队队员被落石打断四根肋骨,肝破裂出血1000CC。由此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探洞期间的天气状况会引发客观原因即天灾(且把自然落石视为天灾)至成的事故。
严谨是探险活动中应该一直保持的态度。我总说我们一直以专业的态度做业余的事(活动)。什么才是专业的态度,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们围绕专业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能够在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探洞活动的效率。
记得有一位登山的朋友说:“在登山中死去的人都不叫高手。”虽然这话有些偏颇,但其含义却是值得深思。如果我们在探洞过程中因操作或判断失误造成了事故,那还叫专业吗?如果在下雨下雪的情况下我们还去坚持探洞,由天气原因引发的落石或探洞过程中阴河突然涨水淹没洞道,这难道不是自己的主观在判断去坚持探洞的吗?
在很多外行人眼里,我们是很专业的队伍,专业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不仅体现在探洞技术,测绘精度,更体现在安全系数上。目前,离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希望与全国及全球的探洞同仁共勉,严格要求自己,不停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