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欢迎您
欢迎访问小北科技
客服热线:
-
登录
|
注册
小北科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
开赛倒计时
距离
2021-09-21
还剩
天
时
分
秒
首页
{{el.name}}
{{sub.key}}
|
户外论坛
多版块论坛
投票版块
论坛
最高活动
精品活动
深度夜跑第一季
最新定制
单活动
新闻
出游相册
单相册
多相册
人物
视频
查询
报名查询
成绩查询
新活动
商品
商品2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留言板
小工具
选鞋
专题页
IFRAME
招聘啦
首页
户外论坛
论坛
岩壁风采
英国攀岩队成功地徒手攀登华山西峰绝壁[奇]
英国攀岩队成功地徒手攀登华山西峰绝壁[奇]
[复制链接]
胡八一
151
1
分享到:
胡八一
话题: 7735
回复: 71999
发布于
2017-05-23 18:57
楼主
近日,英国著名冒险家李奥·霍丁(Leo Houlding)和伙伴成功地徒手攀登华山西峰绝壁,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完成这一目标的攀岩队伍。华山归来后,李奥·霍丁接受了《外滩画报》的专访,讲述了自己的双重生活。他告诉《外滩画报》:“人们似乎总是更关注比较光彩夺目的一面,却很少关注同样惊险的下山路途。也许只有像我这种经历过疯狂冒险的人,才能体会到宁静生活的幸福。”猎奇趣闻
“上周去华山,竟然在西峰看到一哥们飞了起来。”有人在博客中留言,并附照片为证。在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巨大花岗岩绝壁上,趴着一个蓝色身影,很显眼,正攀附着绝壁上天然形成的裂缝。虽然全身只拴着一条绳子,但似乎并不妨碍他在绝壁上的灵巧身手。猎奇趣闻
“真是太牛了!”目击者感叹。
攀岩者是英国人李奥·霍丁。今年7 月,他与队友组成的Berghaus 之队在经过了长达13 个小时的奋战后,成功地徒手攀登华山西峰绝壁,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完成这一目标的攀岩队伍。这项纪录的诞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他们特别给李奥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一头金发的李奥被授予“华山英雄”的红色绶带。他接过象征英雄的宝剑时格外兴奋,摆了一个大侠亮剑造型,场面热烈有趣。
“这是一段非常好玩的经历。自古以来,这座中国名山与历代皇帝、功夫英雄、道家神话以及古代中国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一座英雄辈出的山上被称呼为英雄,我感到特别骄傲。”李奥后来这样告诉《外滩画报》。华山管理部门打算将他的名字刻在西峰的岩石上,这让他觉得“成了华山的一部分”。猎奇趣闻
在英国,29 岁的李奥·霍丁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攀岩运动家。他10 岁开始学习攀岩,15 岁获得英国室内攀崖青年锦标赛冠军,并成了英国女王嘉奖的世界顶级户外运动品牌Berghaus 最年轻的产品代言人。1998 年,18 岁的李奥不借助器械,沿着著名的ElNino 路线登上了约瑟米特山东南峰。这个壮举让他名声大噪,在英国被称为“攀岩天才”。在之后的几年中,他作为职业攀岩家与BBC 等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一系列与攀岩、登山等挑战人类体能极限有关的纪录猎奇趣闻片。在镜头中,他的身影出现在珠峰之巅,或者倒挂在佛得角崎岖的悬崖峭壁之间。《GQ》杂志曾经评论,他从事着与死亡最接近的职业猎奇趣闻,但他的天赋使得这项长期被认为是极度危险的运动焕发出新的光彩。
越危险越满足
与李奥约定的采访本来应该在7 月他的华山之行后进行,却不得不拖延至10 月。原因无他,“李奥又去北极了!”他的公关说,夏天是攀岩的最佳季节。自华山回来后,李奥决定不浪费夏末最后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大冒险。猎奇趣闻猎奇趣闻
这一次,李奥与同伴的目标是征服位于北极加拿大巴芬岛的阿斯加德山。这座山的整个山体大致是由一对约呈圆筒形的花岗岩塔组成。长久以来,一向以平坦的崖顶和陡峭的四壁成为攀岩界梦想征服的世界“十大梦幻”悬崖之一。其北面的峰顶高达2015 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难攀爬的悬崖。这一次,李奥选定的路线就是阿斯加德山西北坡,“这是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偏远的岩壁,最近的路线全程超过100 公里。”他这样告诉我们。这次与李奥一同向阿斯加德山西北坡发起挑战的有7 个人,其中包括另一名世界级攀岩好手、李奥的挚友肖恩·莱利。李奥认为,他的队伍实力强劲,但即便如此,这次攀岩冒险仍被李奥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次冒险”。
李奥为他的阿斯加德山之行设计了一条独具创意的线路。他们先搭乘飞机达到山峰上空,然后用降落伞将大约800 千克食物和装备下降到山下的冰河上。随后,三个队员从山峰上空的飞机上直接跳伞降落地面,再花费14 天,每天坚持徒手攀爬12 个小时,最后达到1400 米处的Fitzroy 峰。猎奇趣闻
李奥在博客中描述了他们的阿斯加德山挑战之旅:“阿斯加德山的名字出自北欧神话中的仙宫。在这座山上,我们真实地感到了人类的渺小,我们就像是被老天捏在手中随意摆弄的玩具。在西北坡的巨大岩壁上,不少地方积满了大约4 厘米左右的雪。暴风雪将攀岩绳刮得东倒西歪。正当我们开始担心天气的时候,一只雪枭从天际飞过,这给了我们一些安慰,但随后老天爷降下了10 厘米的暴雪。”
阿斯加德山西北坡由普通花岗岩和陡峭冰山组成,攀登过程十分艰难,李奥和其猎奇趣闻他队员冒着随时发生岩崩和北极暴风雪的危险。另外一次,李奥在山顶附近不慎跌落近20 米,但很幸运地只受了一些小伤。他给我们看了照片,双掌和前臂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这次冒险让我们所有的人身心俱疲,我的手简直成了碎片,痛得连睡袋拉链都拉不起来。”猎奇趣闻
这一切对李奥来说是家常便饭。猎奇趣闻
2002 年,在阿根廷攀登Cerro Torre 峰时,他同样跌落了20 米,致使右脚脚踝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没有医疗队跟踪,他只得在助手陪伴下用双膝和双手爬出山谷,耗时三天三夜。
李奥告诉《外滩画报》:“通常来说,攀岩并不意味着危险。对于95% 的攀岩者来说,95% 的时间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选择享受攀岩的乐趣而不必承担任何风险。你也可以选择非常危险的山峰。”但他天性喜欢冒险,“我喜欢直面恐惧。我很享受在遇到危险那一刻急中生智、并因战胜困难而产生的满足感。”
“攀登能让你到达常人无法到达的地方,并看见很少人能够欣赏到的风景。”李奥说,攀附在悬崖绝壁之上的他,不止一两次领略到常人无缘目睹的宏伟景观。他这样描述悬挂在阿斯加德山西北坡悬崖之上看到的壮美风景,“北极光仿佛在我的周围环绕,美丽异常的逆温云触手可及,一轮落日缓缓从我的身边降落。当这些史诗般景象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征服不是一切
李奥是目前英国仅有的三名职业攀岩者之一,除了攀岩,他还从事定点跳伞、高空跳伞和鸟浮、冲浪、滑雪橇和雪板等各式各样的极限挑战活动,但攀岩始终是他的最爱,他有一桩心愿就是把攀岩这项运动推广到世界各地,“攀岩这项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60 年代,这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极限运动。但遗憾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攀岩被认知的程度远远低于冲浪和滑雪。”猎奇趣闻
李奥不讳言攀岩在大众心目中的危险形象。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最多只能接受在攀岩馆一试身手。李奥坦言,在他的心目中,那只是外行的玩意儿,“对我来说,攀岩必须在大自然中进行。这项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挑战体能极限,更在于挑战未知。把自己放置在一个没有退路的处境下,你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和伙伴。你必须时刻小心翼翼,依靠技术、经验和勇气挑战自我。突然之间,一切就会变得非常纯粹了。”猎奇趣闻
李奥认为他的冒险天性来源于家族,“我的母亲以及姐姐都很支持我的事业。我的父亲年轻时就热衷于爬山,现在则还在坚持攀岩。”猎奇趣闻
少年时代,李奥在英国湖区公园自然风景中成长,那里有200 多座山峰。很小时李奥就由父亲带着爬山。有一次,他们在山里看见一些人正用绳子攀爬一座异常陡峭的绝壁,小李奥一下子就被那个场面震撼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攀岩,“这些人身上所展现出的精湛攀登技术、力量和勇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那天回家之后,李奥异常兴奋,“这就是我想做的。”那一年,李奥10 岁。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他再三恳求父亲的一位朋友,最后终于获得了人生第一堂攀岩训练课程。他们攀登了一座名为Hoff Rock 的10 米垂直小悬崖。第一次攀岩时所面临的恐惧如今历历在目。猎奇趣闻
徒手攀爬仅仅使用绳子来保障安全。岩壁都是靠徒手攀登的,绳子只是在跌落时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与许多初涉攀岩运动的人一样,李奥首先要克服对设备的不信任感,“只有信任绳索,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攀岩上,这一点很重要。”他解释。猎奇趣闻
第一次攀岩的经历让李奥不仅体验到了恐惧,还有战胜恐惧后的狂喜。他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并立志要攀登上世界上所有最不可思议的险峰,“我迷恋于征服那些世界上最大、最难、最险要的悬崖。”他承认每一次当他攀爬于这些悬崖之上,内心会油然升起对大自然的敬畏,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希望征服自然的渴望。
“我在阿根廷攀登Cerro Torre 峰那次可能是最困难的一次经历。那真是一块巨大的岩壁,或许只有大自然的魔力才能创造出这样伟大的杰作。峰顶上有蘑菇状的积雪,常年发生坍塌事件。最后的1500 米岩壁则全部被冰覆盖。当时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否安然无恙地回来。”他举例。猎奇趣闻
“征服挑战”是李奥最喜欢用的字眼。从10 岁开始攀岩至今,已有19年的时光,对他来说,征服不再是一切,“随着年龄和攀岩资历的增长,我非常崇尚禅的意境,更多时候我认为这并不仅是对于体能的考验,也是一次精神之旅。”
2007 年,李奥开展了一段特别的冒险。那一年,他跟随著名的美国登山家康纳德·安柯(Conrad Anker)攀登了珠穆朗玛峰,那一次冒险活动的目的是纪念李奥的前辈,传奇英国登山家、攀登珠峰的先驱乔治·马洛里(GeorgeMallory)。1924 年,马洛里带领英国登山队第三次来到珠峰北坡,一名随队记者在营地猎奇趣闻追问马洛里为什么还来珠峰,不耐烦的马洛里为了打发这个记者没好气地留下了他的传世名言“Because it isthere”,然后掉头而去。几天以后,马洛里与队友欧文永远消失在茫茫暴风雪之中。猎奇趣闻
1999 年5 月1 日,美国登山队的安珂沿传统路线,在即将到达第六号营地的途中,在距珠峰峰顶600 米远的冰雪中,发现了一具像大理石雕像一样的尸体遗骸。安珂和队员们从尸体残留的衣服碎片以及其它遗物上证实,他就是失踪了整整75 年的乔治·马洛里。马洛里曾许诺将把夫人的照片留在峰顶,作为成功登顶的物证。在他身上发现的几件个人物品中,包括太阳镜、袖珍小刀、高度计、几封家信、手帕、一盒火柴。在清点这些随身物品时,唯独没有找到他夫人的那张照片。猎奇趣闻
马洛里是否成功登顶成了登山界的一个谜。如果当年他在成功登顶后遇难,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将被整整提前29 年。
但对李奥来说,马洛里是否登顶不再重要。在条件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前辈们对自然的挑战和他们无畏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李奥这样的后来者。尽管对于李奥来说,高海拔登山和擅长的攀岩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他还是毅然继承了安珂的事业。猎奇趣闻
在等待攀登珠峰的第二阶段,李奥尝试了在离顶峰很近的海拔8620处徒手攀登30 米高的峭壁。他依然深刻地记得其中大约5 米异常艰难的路程,“在摄氏零下20 度没有氧气补给的情况下,这样的高度是很大的挑战。”通常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绕开,但当时他选择了坚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无限接近和超越马洛里在1924 年时面临的极限。猎奇趣闻
“对于他们来说,攀登珠穆朗玛峰比现在要艰难几千倍。现在的装备和知识极大地提高了攀登的安全度。然而,如今的攀登更难,要面对的风险和过去不同。登顶珠穆朗玛峰和其它高峰的人数以百计。大多都是沿着最简单的路线并使用各种装备达到登顶的目的。而我攀岩是尽可能地用最少的装备,选择艰难的路线,登上最陡峭的山峰,我更注重攀登本身而不是为了战胜某座山峰。”李奥说。
疯狂冒险,双重生活
29 岁的李奥不仅拥有非凡的攀岩技巧,而且金发碧眼,算得上英俊,粉丝们更是痴迷于他在悬崖峭壁上展现的柔韧强健的肌肉。2003 年,《GQ》杂志以惊喜的笔调称赞,他那明星级别的形象有机会引发世人对攀岩运动的热爱。猎奇趣闻
李奥成名很早。18 岁那一年,他与好友Patch Hammond 经历了攀岩生涯中第一块巨大的岩壁,沿着著名的ElNino 路线登上了美国EI Capitan 山的东南峰,他是第一个完猎奇趣闻成这项壮举的英国人。那块岩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攀爬的岩壁之一,但当时年轻气盛的李奥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猎奇趣闻
“那次攀登共32 段(每段相当于一条绳子的长度,总长约910 米),在英国大多攀登距离只有一段。8 段已经是非常高的山峰了!”李奥回忆。他们花了5 天的时间攀上了那块岩壁,像猴子一样在花岗岩上荡来荡去,住在岩壁上搭建的悬挂式帐篷里,体验垂直生活的奇妙感受并经历了一场24 小时的暴风雨。回家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成功登顶竟然成了世界攀岩界的一个大新闻。从此以后,媒体称他为“神童”,而英国人更是将他视为继克里斯·鲍林顿爵士后英国新的高山挑战英雄。
除了不断挑战高山极限之外,李奥的另外一个爱好是运用现代媒体的手段向大众宣传攀岩和各种极限挑战运动的魅力。目前他拥有一个小型公关公司,与BBC 等电视台合作,制作猎奇趣闻各种与极限挑战有关的纪录片。
最近,刚刚从阿斯加德山回到现代都市中的李奥正在忙着制作一个叫做《阿斯加德任务》的纪录片。在攀岩过程中,拍摄这样的纪录片十分困难,摄影师猎奇趣闻必须在攀登者的上方,每个镜头中不能出现多余的绳子和其他摄像机,这就意味着每一段路程都要攀爬2 次以上,通常还会达到4 至5 次。
对李奥来说,这样的拍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他甚至还视之为新的攀登挑战——为了拍摄高质量的攀登录像片,他必须在艰难的攀登过程中时刻保持美感,“长期以来,与法国、意大利甚至是美国同行相比,英国攀岩者一向以如同芭蕾舞般的优雅攀爬技巧闻名,这也是攀岩这项运动的一个迷人魅力,这项运动几乎没有规则可循,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攀爬路径和模式,对于我来说,要么做得最好,要么干脆不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奥的所有努力都是有回报的。由他们团队制作的各种纪录片重燃了人们对于攀岩这项古老极限运动的喜爱之情。他本人现在也位列“名流”之内,时常出现在各种电影开幕式派对上,或者接受邀请在世界各地作巡回演讲。去年,他被邀请前往唐宁街10 号进行了一场关于登山经验价值的演讲。这一切,与他在阿斯加德山野外度过的那些寂寞寒冷的夜晚形同两个世界。
“我算得上是一个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李奥说,“我爱野外的平静和山中的真实感,但是拍电影有直升机、庞大的摄制组和大预算,也很有趣。在大银幕上看见自己,这感觉很酷。这样的经历和攀岩一样值得回忆。”猎奇趣闻
李奥用他所热爱的高山攀岩来形容自己的生活。“在得知我的工作后,人们总是很好奇地问我攀登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以及登顶后的感觉,但大家都忽略了下山的过程。事实上,抵达山顶仅仅取得了一半的胜利,比起顺势而上,下山的过程充满更多的危险。人们似乎总是更关注比较光彩夺目的一面,比如当我们挑战极限的时刻,或在电影首映的时刻,却很少关注同样惊险的下山路途。也许只有像我这种经历过疯狂冒险的人才能体会到宁静生活的幸福。”
回复楼主
评论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急吼吼
一个二哥三个
不想长大
| 02-09 14:32
2652
4
的的的的
没我被税就是开心
申请分销13174254300新消息
| 02-08 18:11
3004
6
年末最有风情照片评选活动
2016即将过去,相信你也走过不少路,看过不少新风景了,那么就赶紧来参加我们的风情照片评选活动吧!晒出你的照片,让大家欣赏,更有丰厚奖品等你哦。奖品:balabalabala等你
无聊
| 12-26 09:55
1013
1
123654
选择数字
无聊
| 10-08 19:02
929
1
绑定手机
×
手机:
验证码:
刷新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到该手机
绑定手机
友情链接
赛会通
富力海口马拉松赛
深井山径马拉松
南横国际超级马拉松
深圳女子马拉松赛
彩色跑深圳站
杭州100越野跑
无锡国际马拉松赛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
汇添富南京山地马拉松
苏州马拉松
欢乐跑中国上海站
test
12
install_fs
购物车(
)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x{{el.itemCount}}
{{el.totalPrice|currency}}
删除
共
件
共计
{{totalPrice|currency}}
去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空空如也,赶紧
去选购
吧。
您尚未登录,
请登录。
购物车正在加载中...
成功加入购物车!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继续浏览
去购物车
微信咨询
QQ 咨询
客服热线
({{el.name}})
分享
倒计时
返回顶部
“上周去华山,竟然在西峰看到一哥们飞了起来。”有人在博客中留言,并附照片为证。在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巨大花岗岩绝壁上,趴着一个蓝色身影,很显眼,正攀附着绝壁上天然形成的裂缝。虽然全身只拴着一条绳子,但似乎并不妨碍他在绝壁上的灵巧身手。猎奇趣闻
“真是太牛了!”目击者感叹。
攀岩者是英国人李奥·霍丁。今年7 月,他与队友组成的Berghaus 之队在经过了长达13 个小时的奋战后,成功地徒手攀登华山西峰绝壁,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完成这一目标的攀岩队伍。这项纪录的诞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他们特别给李奥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一头金发的李奥被授予“华山英雄”的红色绶带。他接过象征英雄的宝剑时格外兴奋,摆了一个大侠亮剑造型,场面热烈有趣。
“这是一段非常好玩的经历。自古以来,这座中国名山与历代皇帝、功夫英雄、道家神话以及古代中国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一座英雄辈出的山上被称呼为英雄,我感到特别骄傲。”李奥后来这样告诉《外滩画报》。华山管理部门打算将他的名字刻在西峰的岩石上,这让他觉得“成了华山的一部分”。猎奇趣闻
在英国,29 岁的李奥·霍丁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攀岩运动家。他10 岁开始学习攀岩,15 岁获得英国室内攀崖青年锦标赛冠军,并成了英国女王嘉奖的世界顶级户外运动品牌Berghaus 最年轻的产品代言人。1998 年,18 岁的李奥不借助器械,沿着著名的ElNino 路线登上了约瑟米特山东南峰。这个壮举让他名声大噪,在英国被称为“攀岩天才”。在之后的几年中,他作为职业攀岩家与BBC 等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一系列与攀岩、登山等挑战人类体能极限有关的纪录猎奇趣闻片。在镜头中,他的身影出现在珠峰之巅,或者倒挂在佛得角崎岖的悬崖峭壁之间。《GQ》杂志曾经评论,他从事着与死亡最接近的职业猎奇趣闻,但他的天赋使得这项长期被认为是极度危险的运动焕发出新的光彩。
越危险越满足
与李奥约定的采访本来应该在7 月他的华山之行后进行,却不得不拖延至10 月。原因无他,“李奥又去北极了!”他的公关说,夏天是攀岩的最佳季节。自华山回来后,李奥决定不浪费夏末最后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大冒险。猎奇趣闻猎奇趣闻
这一次,李奥与同伴的目标是征服位于北极加拿大巴芬岛的阿斯加德山。这座山的整个山体大致是由一对约呈圆筒形的花岗岩塔组成。长久以来,一向以平坦的崖顶和陡峭的四壁成为攀岩界梦想征服的世界“十大梦幻”悬崖之一。其北面的峰顶高达2015 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难攀爬的悬崖。这一次,李奥选定的路线就是阿斯加德山西北坡,“这是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偏远的岩壁,最近的路线全程超过100 公里。”他这样告诉我们。这次与李奥一同向阿斯加德山西北坡发起挑战的有7 个人,其中包括另一名世界级攀岩好手、李奥的挚友肖恩·莱利。李奥认为,他的队伍实力强劲,但即便如此,这次攀岩冒险仍被李奥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次冒险”。
李奥为他的阿斯加德山之行设计了一条独具创意的线路。他们先搭乘飞机达到山峰上空,然后用降落伞将大约800 千克食物和装备下降到山下的冰河上。随后,三个队员从山峰上空的飞机上直接跳伞降落地面,再花费14 天,每天坚持徒手攀爬12 个小时,最后达到1400 米处的Fitzroy 峰。猎奇趣闻
李奥在博客中描述了他们的阿斯加德山挑战之旅:“阿斯加德山的名字出自北欧神话中的仙宫。在这座山上,我们真实地感到了人类的渺小,我们就像是被老天捏在手中随意摆弄的玩具。在西北坡的巨大岩壁上,不少地方积满了大约4 厘米左右的雪。暴风雪将攀岩绳刮得东倒西歪。正当我们开始担心天气的时候,一只雪枭从天际飞过,这给了我们一些安慰,但随后老天爷降下了10 厘米的暴雪。”
阿斯加德山西北坡由普通花岗岩和陡峭冰山组成,攀登过程十分艰难,李奥和其猎奇趣闻他队员冒着随时发生岩崩和北极暴风雪的危险。另外一次,李奥在山顶附近不慎跌落近20 米,但很幸运地只受了一些小伤。他给我们看了照片,双掌和前臂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这次冒险让我们所有的人身心俱疲,我的手简直成了碎片,痛得连睡袋拉链都拉不起来。”猎奇趣闻
这一切对李奥来说是家常便饭。猎奇趣闻
2002 年,在阿根廷攀登Cerro Torre 峰时,他同样跌落了20 米,致使右脚脚踝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没有医疗队跟踪,他只得在助手陪伴下用双膝和双手爬出山谷,耗时三天三夜。
李奥告诉《外滩画报》:“通常来说,攀岩并不意味着危险。对于95% 的攀岩者来说,95% 的时间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选择享受攀岩的乐趣而不必承担任何风险。你也可以选择非常危险的山峰。”但他天性喜欢冒险,“我喜欢直面恐惧。我很享受在遇到危险那一刻急中生智、并因战胜困难而产生的满足感。”
“攀登能让你到达常人无法到达的地方,并看见很少人能够欣赏到的风景。”李奥说,攀附在悬崖绝壁之上的他,不止一两次领略到常人无缘目睹的宏伟景观。他这样描述悬挂在阿斯加德山西北坡悬崖之上看到的壮美风景,“北极光仿佛在我的周围环绕,美丽异常的逆温云触手可及,一轮落日缓缓从我的身边降落。当这些史诗般景象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征服不是一切
李奥是目前英国仅有的三名职业攀岩者之一,除了攀岩,他还从事定点跳伞、高空跳伞和鸟浮、冲浪、滑雪橇和雪板等各式各样的极限挑战活动,但攀岩始终是他的最爱,他有一桩心愿就是把攀岩这项运动推广到世界各地,“攀岩这项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60 年代,这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极限运动。但遗憾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攀岩被认知的程度远远低于冲浪和滑雪。”猎奇趣闻
李奥不讳言攀岩在大众心目中的危险形象。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最多只能接受在攀岩馆一试身手。李奥坦言,在他的心目中,那只是外行的玩意儿,“对我来说,攀岩必须在大自然中进行。这项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挑战体能极限,更在于挑战未知。把自己放置在一个没有退路的处境下,你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和伙伴。你必须时刻小心翼翼,依靠技术、经验和勇气挑战自我。突然之间,一切就会变得非常纯粹了。”猎奇趣闻
李奥认为他的冒险天性来源于家族,“我的母亲以及姐姐都很支持我的事业。我的父亲年轻时就热衷于爬山,现在则还在坚持攀岩。”猎奇趣闻
少年时代,李奥在英国湖区公园自然风景中成长,那里有200 多座山峰。很小时李奥就由父亲带着爬山。有一次,他们在山里看见一些人正用绳子攀爬一座异常陡峭的绝壁,小李奥一下子就被那个场面震撼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攀岩,“这些人身上所展现出的精湛攀登技术、力量和勇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那天回家之后,李奥异常兴奋,“这就是我想做的。”那一年,李奥10 岁。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他再三恳求父亲的一位朋友,最后终于获得了人生第一堂攀岩训练课程。他们攀登了一座名为Hoff Rock 的10 米垂直小悬崖。第一次攀岩时所面临的恐惧如今历历在目。猎奇趣闻
徒手攀爬仅仅使用绳子来保障安全。岩壁都是靠徒手攀登的,绳子只是在跌落时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与许多初涉攀岩运动的人一样,李奥首先要克服对设备的不信任感,“只有信任绳索,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攀岩上,这一点很重要。”他解释。猎奇趣闻
第一次攀岩的经历让李奥不仅体验到了恐惧,还有战胜恐惧后的狂喜。他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并立志要攀登上世界上所有最不可思议的险峰,“我迷恋于征服那些世界上最大、最难、最险要的悬崖。”他承认每一次当他攀爬于这些悬崖之上,内心会油然升起对大自然的敬畏,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希望征服自然的渴望。
“我在阿根廷攀登Cerro Torre 峰那次可能是最困难的一次经历。那真是一块巨大的岩壁,或许只有大自然的魔力才能创造出这样伟大的杰作。峰顶上有蘑菇状的积雪,常年发生坍塌事件。最后的1500 米岩壁则全部被冰覆盖。当时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否安然无恙地回来。”他举例。猎奇趣闻
“征服挑战”是李奥最喜欢用的字眼。从10 岁开始攀岩至今,已有19年的时光,对他来说,征服不再是一切,“随着年龄和攀岩资历的增长,我非常崇尚禅的意境,更多时候我认为这并不仅是对于体能的考验,也是一次精神之旅。”
2007 年,李奥开展了一段特别的冒险。那一年,他跟随著名的美国登山家康纳德·安柯(Conrad Anker)攀登了珠穆朗玛峰,那一次冒险活动的目的是纪念李奥的前辈,传奇英国登山家、攀登珠峰的先驱乔治·马洛里(GeorgeMallory)。1924 年,马洛里带领英国登山队第三次来到珠峰北坡,一名随队记者在营地猎奇趣闻追问马洛里为什么还来珠峰,不耐烦的马洛里为了打发这个记者没好气地留下了他的传世名言“Because it isthere”,然后掉头而去。几天以后,马洛里与队友欧文永远消失在茫茫暴风雪之中。猎奇趣闻
1999 年5 月1 日,美国登山队的安珂沿传统路线,在即将到达第六号营地的途中,在距珠峰峰顶600 米远的冰雪中,发现了一具像大理石雕像一样的尸体遗骸。安珂和队员们从尸体残留的衣服碎片以及其它遗物上证实,他就是失踪了整整75 年的乔治·马洛里。马洛里曾许诺将把夫人的照片留在峰顶,作为成功登顶的物证。在他身上发现的几件个人物品中,包括太阳镜、袖珍小刀、高度计、几封家信、手帕、一盒火柴。在清点这些随身物品时,唯独没有找到他夫人的那张照片。猎奇趣闻
马洛里是否成功登顶成了登山界的一个谜。如果当年他在成功登顶后遇难,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将被整整提前29 年。
但对李奥来说,马洛里是否登顶不再重要。在条件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前辈们对自然的挑战和他们无畏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李奥这样的后来者。尽管对于李奥来说,高海拔登山和擅长的攀岩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他还是毅然继承了安珂的事业。猎奇趣闻
在等待攀登珠峰的第二阶段,李奥尝试了在离顶峰很近的海拔8620处徒手攀登30 米高的峭壁。他依然深刻地记得其中大约5 米异常艰难的路程,“在摄氏零下20 度没有氧气补给的情况下,这样的高度是很大的挑战。”通常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绕开,但当时他选择了坚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无限接近和超越马洛里在1924 年时面临的极限。猎奇趣闻
“对于他们来说,攀登珠穆朗玛峰比现在要艰难几千倍。现在的装备和知识极大地提高了攀登的安全度。然而,如今的攀登更难,要面对的风险和过去不同。登顶珠穆朗玛峰和其它高峰的人数以百计。大多都是沿着最简单的路线并使用各种装备达到登顶的目的。而我攀岩是尽可能地用最少的装备,选择艰难的路线,登上最陡峭的山峰,我更注重攀登本身而不是为了战胜某座山峰。”李奥说。
疯狂冒险,双重生活
29 岁的李奥不仅拥有非凡的攀岩技巧,而且金发碧眼,算得上英俊,粉丝们更是痴迷于他在悬崖峭壁上展现的柔韧强健的肌肉。2003 年,《GQ》杂志以惊喜的笔调称赞,他那明星级别的形象有机会引发世人对攀岩运动的热爱。猎奇趣闻
李奥成名很早。18 岁那一年,他与好友Patch Hammond 经历了攀岩生涯中第一块巨大的岩壁,沿着著名的ElNino 路线登上了美国EI Capitan 山的东南峰,他是第一个完猎奇趣闻成这项壮举的英国人。那块岩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攀爬的岩壁之一,但当时年轻气盛的李奥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猎奇趣闻
“那次攀登共32 段(每段相当于一条绳子的长度,总长约910 米),在英国大多攀登距离只有一段。8 段已经是非常高的山峰了!”李奥回忆。他们花了5 天的时间攀上了那块岩壁,像猴子一样在花岗岩上荡来荡去,住在岩壁上搭建的悬挂式帐篷里,体验垂直生活的奇妙感受并经历了一场24 小时的暴风雨。回家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成功登顶竟然成了世界攀岩界的一个大新闻。从此以后,媒体称他为“神童”,而英国人更是将他视为继克里斯·鲍林顿爵士后英国新的高山挑战英雄。
除了不断挑战高山极限之外,李奥的另外一个爱好是运用现代媒体的手段向大众宣传攀岩和各种极限挑战运动的魅力。目前他拥有一个小型公关公司,与BBC 等电视台合作,制作猎奇趣闻各种与极限挑战有关的纪录片。
最近,刚刚从阿斯加德山回到现代都市中的李奥正在忙着制作一个叫做《阿斯加德任务》的纪录片。在攀岩过程中,拍摄这样的纪录片十分困难,摄影师猎奇趣闻必须在攀登者的上方,每个镜头中不能出现多余的绳子和其他摄像机,这就意味着每一段路程都要攀爬2 次以上,通常还会达到4 至5 次。
对李奥来说,这样的拍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他甚至还视之为新的攀登挑战——为了拍摄高质量的攀登录像片,他必须在艰难的攀登过程中时刻保持美感,“长期以来,与法国、意大利甚至是美国同行相比,英国攀岩者一向以如同芭蕾舞般的优雅攀爬技巧闻名,这也是攀岩这项运动的一个迷人魅力,这项运动几乎没有规则可循,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攀爬路径和模式,对于我来说,要么做得最好,要么干脆不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奥的所有努力都是有回报的。由他们团队制作的各种纪录片重燃了人们对于攀岩这项古老极限运动的喜爱之情。他本人现在也位列“名流”之内,时常出现在各种电影开幕式派对上,或者接受邀请在世界各地作巡回演讲。去年,他被邀请前往唐宁街10 号进行了一场关于登山经验价值的演讲。这一切,与他在阿斯加德山野外度过的那些寂寞寒冷的夜晚形同两个世界。
“我算得上是一个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李奥说,“我爱野外的平静和山中的真实感,但是拍电影有直升机、庞大的摄制组和大预算,也很有趣。在大银幕上看见自己,这感觉很酷。这样的经历和攀岩一样值得回忆。”猎奇趣闻
李奥用他所热爱的高山攀岩来形容自己的生活。“在得知我的工作后,人们总是很好奇地问我攀登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以及登顶后的感觉,但大家都忽略了下山的过程。事实上,抵达山顶仅仅取得了一半的胜利,比起顺势而上,下山的过程充满更多的危险。人们似乎总是更关注比较光彩夺目的一面,比如当我们挑战极限的时刻,或在电影首映的时刻,却很少关注同样惊险的下山路途。也许只有像我这种经历过疯狂冒险的人才能体会到宁静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