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欢迎您
欢迎访问小北科技
客服热线:
-
登录
|
注册
小北科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
开赛倒计时
距离
2021-09-21
还剩
天
时
分
秒
首页
{{el.name}}
{{sub.key}}
|
户外论坛
多版块论坛
投票版块
论坛
最高活动
精品活动
深度夜跑第一季
最新定制
单活动
新闻
出游相册
单相册
多相册
人物
视频
查询
报名查询
成绩查询
新活动
商品
商品2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留言板
小工具
选鞋
专题页
IFRAME
招聘啦
首页
户外论坛
论坛
美食天下
关于豆腐
关于豆腐
[复制链接]
无聊
462
1
分享到:
无聊
话题: 7735
回复: 71999
发布于
2016-11-25 19:20
楼主
暑天胃口差,又不吃辣,全仗一道凉拌豆腐下饭。做法也简单,超巿买块白玉内酯豆腐在盘子码好,用刀划成小块的,撒一些榨菜丝,小葱,再拿个小碗,放点细盐,白糖,味精,倒入醋,蒸鱼酱油,芝麻油,橄榄油,搅匀了浇在豆腐上,其味芳美,豆腐软榨菜脆,很相宜。老家还有放入芹菜末的。喜欢吃蒜和香菜的,都切点进去。老舍在《骆驼祥子》第四章里有段写祥子在逃命出来小病后吃老豆腐,看得人胃口大开:坐在那里,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习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他这里切的是韭菜末。韭菜和豆腐是很搭的,春天时做过新韭煎豆腐。韭菜是当天送的有机菜,很鲜嫩,就忍不住买块豆腐来煎,油放得稍多一点,豆腐切成薄薄的小方片两面煎黄,把韭菜切了烫进去,撒点盐,就很好吃了。叶灵凤也说韭菜炒豆腐最妙:"用干锅将豆腐烘得黄黄的,然后弄碎了炒韭菜,干香开胃,实在是一味价廉物美的家常好菜。"不过,我做的韭菜煎豆腐没有将豆腐弄碎了,觉得把小心翼翼煎好的豆腐片弄碎了很可惜。当然很大部分原因是出于习惯,家乡温州把这种两面煎黄的豆腐薄片叫做豆腐鲞,是当地特色菜,也有民俗意味。
温州豆腐鲞所蕴含的民俗,第一件,是老人白喜事上要吃豆腐鲞,有吃斋的意思;其二,寺院庙堂做佛事,斋房也会做豆腐鲞。还有,楠溪江某些村子,伏日要吃豆腐,这里的豆腐倒不一定要做成豆腐鲞,总之是吃豆腐就好,有吃了豆腐去田里干活不怕雨淋风吹的意思。
我老家在楠溪江下游的山区,村子被山包围,买什么都很不易,村子小卖部并不能完全满足村民日常所需,海鲜、干货、肉、豆腐等都是有人挑来卖的。卖豆腐的这几个山头的村子里只有一家,是个胖胖的少妇,脸色红润干净,她的嗓门虽不大,因山中静,人们也很容易听到她的豆腐叫卖声------diefu,豆字拖得悠长,当地土话的发音近于蝶了,但她拖得长度恰到好处,不像后来我在平原寄宿学校外听到的叫卖声,夸张很多,也有气势得多,那种叫卖声丰富些-------diefu------要伐------deifu------我觉得近于唱歌了。不知道为什么不吹卖豆腐哨子。记得成濑和小津电影里,豆腐哨子响过,字幕也会打出注释,但每次都只闻其声,很想看看他们的豆腐担子,后来终于在森田芳光的《武士的家计薄》里见到了,原来他们是把豆腐一块一块绑好了放在木桶里卖,也兼卖豆腐皮之类的豆制品。
我们山里卖豆腐的少妇把大块豆腐放在木板上,木板放豆腐的一面因用久了而纹理清晰光洁,木板搁在"蒲儿"上(蒲儿是当地一种竹制筐),用扁担挑着叫卖,遇人买就停下挑担切一小块放入人家自带的碗里。那时买东西多是自带容器,有带酒杯去小卖部买两小块豆腐乳的,豆腐乳装在大坛子里,坛子揭盖时香气扑鼻,掌柜用筷子小心夹到你杯里来。这也算豆腐记忆之一吧。我经常帮家里买豆腐,有时切来的豆腐还是热的,软嫰得很,妈妈切一点下来切成小丁撒上糖霜(当地白糖叫法),于我就是很好的一味小吃。因为那时还不知道豆腐脑这个存在,觉得这样吃豆腐就很高兴了。这样的吃法让我想到松本佳奈电影《母亲河》里,市川实日子开的一家豆腐店,小泉今日子和小林聪美她们去买豆腐吃,每人端一碟豆腐坐在豆腐店门口像吃蛋糕那样用小勺子挖着吃。日本很多电影里都有开专门的豆腐店的,整洁温馨,像山田洋次的《京都太秦物语》,竹中直人的《等救火的日子》里,都有开豆腐店的,这些电影都很好看。
(《京都太秦物语》里的豆腐店)
我们家剩下的大块豆腐,一般是做豆腐鲞吃。有时家里忙,没空做就淋酱油上去蘸酱油吃,这种吃法叫做吃豆腐生。温州人喜欢各种生吃,把生吃的东西后缀一个生字来命名这道菜,比如吃生螃蟹,这道菜就叫港蟹生。我们山家那时茶叶稻谷瓜果蔬菜多自产,像豆腐这样在挑担上买的,就觉得很珍贵,也格外好吃。想到丰子恺说的:"我往往觉得山水间的生活, 因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 豆腐更肥。因为寂寥而邻人更亲。"确是。
不能忘记第一次吃豆腐脑,妈妈离开山里去平原的一个镇上开了布店。布店斜对面有家早点店,妈妈带我吃了油条和一碗豆腐脑,油条也是第一次吃,山里人真是大开眼界,豆腐脑盛在橘红色的高脚碗里,碗的里色是白瓷,豆腐脑上一层糖霜,晶莹剔透。后吃到的豆腐脑都没有那镇子上的好!去年在老家街头有看见卖豆腐脑的车子,在下午三四点光景叫卖,倒有点旧时气息,但没有买来吃。
来北京后,早点店比较粗糙,豆腐脑也不太好吃,所以很少吃。豆腐菜倒经常做,除了豆腐鲞,还做豆腐烧肉,豆腐白菜,豆腐烧香菇,秋天就做豆腐烧螃蟹,有家乡味。外面的麻婆豆腐也不爱吃,也很少有饭店做到干净好吃的。只有一家湘菜馆的铁板荷叶豆腐做得真不错,经常去吃。日本餐馆做的和式豆腐也很合口味,因为清淡。浙人吃豆腐,还是清淡居多吧。
回复楼主
评论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吕碧城与袁世凯大大是什么关系?
一般的说法,都认为吕碧城与袁世凯家的二公子克文交好,大错特错矣,首先是袁大大与碧城姑娘交好吕碧城与袁世凯大大是什么关系?端木赐香1904年,文化超女吕碧城在天津一夜爆红的当口,背后少不了直隶总督兼北洋
李红红
| 11-30 16:48
1029
2
【题外话】红与黑 | 感恩节杂谈
感恩所有我们几乎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无论是父母的默默支持、朋友随叫随到的陪伴还是陌生人适时递来的一张纸巾,所有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小事,都应该换个角度来看,多说“谢谢”,不忘回馈,惜福之人才是幸福之人。
李红红
| 11-30 16:43
1965
4
汉初吕后的新经济政策
历史人物往往是多面和复杂的。文/莲悦公元前194年寒冬的一个深夜,汉惠帝刘盈被母亲吕雉带到了永巷的一间茅厕。昏暗的火烛中,刘盈看到了一个被砍断手脚,挖出眼睛,割掉鼻舌,熏聋毒哑的人。这个人曾经能歌善舞
李红红
| 11-30 16:35
1118
1
黄太志
Give Me That Drop That Give Me That 맙소사 我的天 I Love It Love It Love It 맙소사 我的天 You Love It Love It Lo
头文字D
| 10-16 22:16
4952
19
绑定手机
×
手机:
验证码:
刷新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到该手机
绑定手机
友情链接
赛会通
富力海口马拉松赛
深井山径马拉松
南横国际超级马拉松
深圳女子马拉松赛
彩色跑深圳站
杭州100越野跑
无锡国际马拉松赛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
汇添富南京山地马拉松
苏州马拉松
欢乐跑中国上海站
test
12
install_fs
购物车(
)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x{{el.itemCount}}
{{el.totalPrice|currency}}
删除
共
件
共计
{{totalPrice|currency}}
去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空空如也,赶紧
去选购
吧。
您尚未登录,
请登录。
购物车正在加载中...
成功加入购物车!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继续浏览
去购物车
微信咨询
QQ 咨询
客服热线
({{el.name}})
分享
倒计时
返回顶部
他这里切的是韭菜末。韭菜和豆腐是很搭的,春天时做过新韭煎豆腐。韭菜是当天送的有机菜,很鲜嫩,就忍不住买块豆腐来煎,油放得稍多一点,豆腐切成薄薄的小方片两面煎黄,把韭菜切了烫进去,撒点盐,就很好吃了。叶灵凤也说韭菜炒豆腐最妙:"用干锅将豆腐烘得黄黄的,然后弄碎了炒韭菜,干香开胃,实在是一味价廉物美的家常好菜。"不过,我做的韭菜煎豆腐没有将豆腐弄碎了,觉得把小心翼翼煎好的豆腐片弄碎了很可惜。当然很大部分原因是出于习惯,家乡温州把这种两面煎黄的豆腐薄片叫做豆腐鲞,是当地特色菜,也有民俗意味。
温州豆腐鲞所蕴含的民俗,第一件,是老人白喜事上要吃豆腐鲞,有吃斋的意思;其二,寺院庙堂做佛事,斋房也会做豆腐鲞。还有,楠溪江某些村子,伏日要吃豆腐,这里的豆腐倒不一定要做成豆腐鲞,总之是吃豆腐就好,有吃了豆腐去田里干活不怕雨淋风吹的意思。
我老家在楠溪江下游的山区,村子被山包围,买什么都很不易,村子小卖部并不能完全满足村民日常所需,海鲜、干货、肉、豆腐等都是有人挑来卖的。卖豆腐的这几个山头的村子里只有一家,是个胖胖的少妇,脸色红润干净,她的嗓门虽不大,因山中静,人们也很容易听到她的豆腐叫卖声------diefu,豆字拖得悠长,当地土话的发音近于蝶了,但她拖得长度恰到好处,不像后来我在平原寄宿学校外听到的叫卖声,夸张很多,也有气势得多,那种叫卖声丰富些-------diefu------要伐------deifu------我觉得近于唱歌了。不知道为什么不吹卖豆腐哨子。记得成濑和小津电影里,豆腐哨子响过,字幕也会打出注释,但每次都只闻其声,很想看看他们的豆腐担子,后来终于在森田芳光的《武士的家计薄》里见到了,原来他们是把豆腐一块一块绑好了放在木桶里卖,也兼卖豆腐皮之类的豆制品。
我们山里卖豆腐的少妇把大块豆腐放在木板上,木板放豆腐的一面因用久了而纹理清晰光洁,木板搁在"蒲儿"上(蒲儿是当地一种竹制筐),用扁担挑着叫卖,遇人买就停下挑担切一小块放入人家自带的碗里。那时买东西多是自带容器,有带酒杯去小卖部买两小块豆腐乳的,豆腐乳装在大坛子里,坛子揭盖时香气扑鼻,掌柜用筷子小心夹到你杯里来。这也算豆腐记忆之一吧。我经常帮家里买豆腐,有时切来的豆腐还是热的,软嫰得很,妈妈切一点下来切成小丁撒上糖霜(当地白糖叫法),于我就是很好的一味小吃。因为那时还不知道豆腐脑这个存在,觉得这样吃豆腐就很高兴了。这样的吃法让我想到松本佳奈电影《母亲河》里,市川实日子开的一家豆腐店,小泉今日子和小林聪美她们去买豆腐吃,每人端一碟豆腐坐在豆腐店门口像吃蛋糕那样用小勺子挖着吃。日本很多电影里都有开专门的豆腐店的,整洁温馨,像山田洋次的《京都太秦物语》,竹中直人的《等救火的日子》里,都有开豆腐店的,这些电影都很好看。
(《京都太秦物语》里的豆腐店)
我们家剩下的大块豆腐,一般是做豆腐鲞吃。有时家里忙,没空做就淋酱油上去蘸酱油吃,这种吃法叫做吃豆腐生。温州人喜欢各种生吃,把生吃的东西后缀一个生字来命名这道菜,比如吃生螃蟹,这道菜就叫港蟹生。我们山家那时茶叶稻谷瓜果蔬菜多自产,像豆腐这样在挑担上买的,就觉得很珍贵,也格外好吃。想到丰子恺说的:"我往往觉得山水间的生活, 因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 豆腐更肥。因为寂寥而邻人更亲。"确是。
不能忘记第一次吃豆腐脑,妈妈离开山里去平原的一个镇上开了布店。布店斜对面有家早点店,妈妈带我吃了油条和一碗豆腐脑,油条也是第一次吃,山里人真是大开眼界,豆腐脑盛在橘红色的高脚碗里,碗的里色是白瓷,豆腐脑上一层糖霜,晶莹剔透。后吃到的豆腐脑都没有那镇子上的好!去年在老家街头有看见卖豆腐脑的车子,在下午三四点光景叫卖,倒有点旧时气息,但没有买来吃。
来北京后,早点店比较粗糙,豆腐脑也不太好吃,所以很少吃。豆腐菜倒经常做,除了豆腐鲞,还做豆腐烧肉,豆腐白菜,豆腐烧香菇,秋天就做豆腐烧螃蟹,有家乡味。外面的麻婆豆腐也不爱吃,也很少有饭店做到干净好吃的。只有一家湘菜馆的铁板荷叶豆腐做得真不错,经常去吃。日本餐馆做的和式豆腐也很合口味,因为清淡。浙人吃豆腐,还是清淡居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