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欢迎您
欢迎访问小北科技
客服热线:
-
登录
|
注册
小北科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
开赛倒计时
距离
2021-09-21
还剩
天
时
分
秒
首页
{{el.name}}
{{sub.key}}
|
户外论坛
多版块论坛
投票版块
论坛
最高活动
精品活动
深度夜跑第一季
最新定制
单活动
新闻
出游相册
单相册
多相册
人物
视频
查询
报名查询
成绩查询
新活动
商品
商品2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留言板
小工具
选鞋
专题页
IFRAME
招聘啦
首页
户外论坛
论坛
其它
驴友俱乐部 捧着“金饭碗”乞讨
驴友俱乐部 捧着“金饭碗”乞讨
[复制链接]
胡八一
455
2
分享到:
胡八一
话题: 7735
回复: 71999
发布于
2017-05-23 18:57
楼主
来源:苏州新闻网 作者:钱建伟 胡佳逸
暑假,正是年轻人出游的高峰,也是“驴友”们最活跃的季节。
厌恶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随团观光旅游方式,最近十年里,许多苏州人以“驴子”的方式体验真正的旅游。他们衣着朴实、背负大背包、摄影包,入乡随俗,与当地人密切打交道,获得更多的感受,旅行结束后,他们又以独特的视角把沿途记录的所见所闻,用相机、文字等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们的行走,简单而快乐。
“驴友”可以是独行侠,更喜欢成群结队出行。为他们定做线路规划、提供后勤支援的就是户外俱乐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驴友”的行列,苏城的驴友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的生存境况如何?驴友们的出行安全如何保障?户外运动要不要立法规范?政府如何有效监管?这些都是“驴时代”未尽的话题。
户外俱乐部的玩法
户外运动是在自然场地举行的集体项目群,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在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
户外运动同时也是一种深度旅游,与传统旅行社线路相比,户外俱乐部很少会去成熟的景区景点,全程更贴近大自然和民风民俗;跟AA制的驴友召集相比,俱乐部有专业的人员设计线路、专业的领队和专门的组织。
玩户外,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大熊给记者介绍活动的大致流程为:俱乐部设计出一条线路,将其挂在论坛上,有意向的人可直接报名,这一过程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随后,所有报名的人需参加一个见面会,根据线路的不同,对参与者有一定的要求。见面会上,俱乐部负责人和领队对线路进行详细的阐释,观察报名者的年龄、体力、经验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线路需要的报名者,俱乐部会对其进行劝退。活动过程中,参与队员除承担自己的吃住行等方面的费用外,还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和领队费用,按照苏州行情,每人每天的管理费用在20元左右。活动过后,俱乐部一般会组织一个选片会,即一个小型的队员聚会,一起欣赏旅行照片、重温旅行记忆。
一个前景广阔的潜在市场
百人调查,18人曾当驴友,7人参加过户外俱乐部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苏州户外俱乐部的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记者专门利用电话与QQ,展开了一个百人规模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长期居住在苏州的、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群。调查的要点有两个:第一,是否有过驴友的生活体验;如果有,是参加的哪种类型;第二,如果有不确定地点的短途旅行计划,会选择哪种方式成行?旅行社组团、自驾游、背包客,参加驴友俱乐部。
调查结果很让人欣喜。在调查对象中,有18人认为自己曾经为“驴子”,体验过“驴子”的生活。其中7人曾接触过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活动。在旅游计划调查中,大家最能够接受的旅游方式是自驾游,40%以上的人选择短途自驾。愿意当背包客的,与参加驴友俱乐部的,都在10人左右。如果调查结果接近现实,那么仅仅苏州市区一地,潜在的“驴友”数量将以10万计。这是一个“藏着富矿”的巨大市场。
记者发现,苏州人对驴友、以及对驴友俱乐部的认知与接受程度较高。参加过户外俱乐部活动的人,往往成为忠实的拥趸。表示曾接触过户外俱乐部的7人中,仍有5人经常参加俱乐部活动。而未参加过户外运动的被调查者,对于户外运动大多有一种彷徨心态,一方面,他们很羡慕驴友那种自由自在的旅行方式;另一方面,囿于“驴友”的行程安排过于“自虐”,放弃了尝试,转而选择短途自驾游。目前,国内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已比较发达,出行者可以提前在网上订购房间与门票,使得个人自助游变得很风靡。网商的盛行,抢走户外俱乐部的一部分客源。
未来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户外俱乐部生存面临“四重门”
守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并不意味着苏州户外俱乐部都活得很滋润。
不是旅行社,不是民间团体,不是公司,但又进行着商业运作。户外俱乐部究竟是个什么身份,让身处其中的俱乐部负责人们挺尴尬。从2003年左右起步至今,苏州的户外俱乐部们面临着不少困惑。
2007年起,驴友“大熊”成立了大熊户外俱乐部,将户外运动这一爱好变成了事业。眼下,这个俱乐部已成为苏州最具规模的户外俱乐部之一,拥有了专门的办公室、自己的论坛和近8000个注册用户。然而,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事业危机重重,活得很辛苦。这究竟是谦辞,还是事实?
成本危机:“吃不饱,饿不死”是普遍状态养个俱乐部运营,一年至少要10万元
对于户外俱乐部的生存状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俱乐部负责人介绍说,苏州目前较为正规、略有规模的户外俱乐部共有四五家,每家的经营状况都大致相同,只能用“吃不饱,饿不死”来形容。
按照大熊给我们算的账,他所在的俱乐部只有他一个专职领队,其余20多个领队均是兼职的。要维持俱乐部正常的运行,至少需要三方面的花费,一是他自己的工资、培训费用,以及20多个兼职领队的带队费用;二是租用的办公地点,也是大熊俱乐部大本营的房租,每月需1900元,一年就是22800元;三是活动中一些物品的消耗,如公用药品等等。每项均按最低标准计算,维持俱乐部运营一年需要10万元左右。
俱乐部的收入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每次活动中向每个队员收取的管理费用,二是俱乐部给企业做拓展训练以及定制线路获得的收入,较之管理费,这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与2007年刚起步时相比,随着参与者和活动频次的增加,最近两年俱乐部的日子已经好过了不少,每年的进账和花费基本能够打个平手。现在俱乐部还只能负担我一个专职领队,再多了就负担不起了。”大熊说。
线路危机:夺线大战,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探线往往为景区景点“做嫁衣”
“户外俱乐部都是在给未来的景区打工。”大熊对此很苦恼。
大熊从事这一行开始,设计过、走过的线路不计其数。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户外俱乐部发现了好线路,组织队员们去了之后,通过口口相传、在网络上发图发文等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驴友来到这里。当地发现了商机,便会把这些地方发展成景区。“一旦这些地方成为了景点,我们就不会再走这条线路了。”大熊说。以徽杭古道为例,2008年以前,这里就是一条开放的古道,沿线景色不错,不少户外俱乐部会选择这条线路。走的人多了,当地在古道上造起了牌坊,设置了景区,便成为了成熟的景点。
遍布全国的户外线路是如何形成的?大熊这样解释:“对于玩户外的人来说,发现一条好线路的成就感,不亚于科学家发现一个真理。”如果说以前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热情在设计线路,那么现在更多的,则是依靠俱乐部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线路。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会给大熊不同的灵感,想要一条安徽方向的新线路,他会联系安徽当地的俱乐部,说明自己的要求,想要登山、溯溪还是休闲游,当地俱乐部凭借自身的了解,会给出很多选择,根据他们给出的选项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形成一条新的线路。
资深驴友“马可”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很希望各地的户外俱乐部前去探线。江西武功山、浙江宁海都曾专门针对驴友俱乐部搞促销活动。比如每年举行一次的武功山帐篷节,组织方不仅免去驴友俱乐部的门票,还专门做了许多探宝、抽奖活动。驴友俱乐部只要出个车费。在地方政府看来,在旅游这个行业中,驴友俱乐部的带动力相当强。驴友俱乐部探了线,几年后成熟了,立刻可以开发成有名的景点,而无须过多宣传推广投入。
人才危机:优秀领队成了稀缺资源兼职领队每天报酬为300元
“一个好的领队,比线路本身更重要。”对于领队的重要性,户外俱乐部的负责人们毫不吝啬夸奖之词。
最近两个月,大熊一直挺遗憾。六七月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野花盛放,景色十分迷人,如果这条线路能够成行,必定能吸引不少人参与。然而,找不到合适的领队,迟迟无法启程,眼见着就进入了八月,错过了草原最美丽的时候。“像呼伦贝尔这样的长线旅行,队员们的期望值都很高,对领队的要求也很高,俱乐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只能忍痛放弃。”大熊说。
户外领队,在执业资格中称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拿证的前提是,必须参加不低于七天以上的户外领队职业化培训,并通过野外生存、器械使用、装备、速降、攀岩、露营等实践训练,以及团队组织管理、户外风险管理、急救救护、无线电对讲等考核。实际上,俱乐部对领队的要求更高,除了户外运动的专业素养、体能以及经验外,还要求领队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具备所有这些能力的人,在其他行业中也能做得不错,获得丰厚的报酬和挺高的地位。由于户外俱乐部盈利模式单一,很难养得起这种人。
实际户外活动中,很多的领队都是由一些所谓的“老驴”担任。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苏州目前市场行情,短线旅行中,一个兼职领队一天能获得的报酬大约在300元左右。
安全危机: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弦户外事故,人祸占85%
最近几年,户外事故层出不穷,人为因素占有很大比重。户外风险一般分两种情况: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实际上在以前出现的事故当中,人为因素占据85%以上。
随着登山、探险等户外运动的火爆,现在似乎是什么人都敢组队进山。“随便在网上发个帖就能组织驴友进山,驾驶员、有经验的老驴友甚至QQ群也组队进山。”玩了8年户外的资深驴友马可“无奈”地说。
户外俱乐部的无序化操作本身就给这项运动埋下了隐患。打开各大网站论坛,几乎都有户外活动论坛,每到周二时,户外俱乐部纷纷把户外活动召集令发帖公布出来,带上几个“老驴”当领队,租上几辆车就组队进山了。某户外俱乐部的兼职女领队就坦言,自己曾一次组织过四五辆大巴车,两百多人进山。一到周末,一个俱乐部组织七八十名驴友进浙江的山区很正常。
苏州几家相对正规的俱乐部,会从四方面入手控制风险。一是,领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自身素质过硬,对线路有充分的把握。二是,筛选队员时,确保队员本身的能力与线路要求相匹配。三是,寻找当地熟悉情况的向导、司机陪同。四是,出发前购买保险,一旦出现危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苏州业界,也曾出现过一些安全事故,好在并不严重,处理得还算顺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今年6月,苏州户外运动开了一次行业协会筹备会,准备出台一些行业规定来规范这个新兴行业。
不转是等死,转型是找死?
户外俱乐部如何创造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壮大的自驾游人群,户外俱乐部是否感觉到了威胁?大熊坦言,户外俱乐部旅行的核心优势尚在,自驾游无法取代。然而,尽管如此,要改变“吃不饱,饿不死”的业态,户外俱乐部的转型,已经是必经之路。
两大核心竞争优势:自然和团体
与自驾游相比,户外运动至少有两大核心优势。
其一,与自然亲密接触,用自己的脚去丈量每一寸土地,将身体融入自然。零距离体验当地的民情民俗,放下原有的身份,用心去体会,这些,都是坐在车里所无法体验到的。其二,户外运动的团体力量,队员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这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过程,需要队员们在行走中慢慢体会,经常是一次旅行下来,原本不认识的一群人就成了很好的朋友,这也是自驾游坐在车里所无法达到的。“户外是一剂"毒药",许多人走了一次,就痴迷上了它,我自己早就深深地中了它的毒。”大熊说。据介绍,在苏州的户外圈子里,活跃着不少这样的人物:每年长线、短线的旅行总要走上几十次,只要时间、财力允许,他们就会背上背包,出发。“上我的论坛,每天都会看到新驴来报到,而许多老驴则会一次次参与,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么多"中毒"的人,我才会这么看好这一行业,我相信,将来这条路将会越走越宽。”大熊说。
主打“玩虐”,同时优化线路吸引更多人群
俱乐部经过六年的发展,大熊正不断探索,眼下他做得最多的,就是优化线路。户外的优势在于其参与度极高,体验性的东西很多。正因如此,它的舒适度降低不少,吃、住、行等方面随意性比较大,风餐露宿也有可能,圈内人称之为“玩虐”。这一点往往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而传统的旅行社,去的多是成熟景点,衣食住行各方面有保障,舒适度较高,体验性方面就比较差。
综合这两点,大熊对线路进行了优化,尤其是对一些周末的短线旅行,降低难度、增加舒适度和休闲性,尤其推出了一些适合亲子游、家庭游的线路。
这种改进带来的最明显的结果,在于队员结构的变化。目前参与到俱乐部户外活动的队员中,女性比重增加到近70%,很大部分原因便在于近来推出的一些休闲游线路更受女性的青睐,如西塘、乌镇等古镇的休闲游,就很合她们的胃口。另外,队员年龄的跨度也在不断变化,小到几岁的孩子,大到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参加较为简单的线路。“不过我还是会坚持户外运动的主线不变,你看,我的队员中,80%以上是25岁至35岁的人,挑战技术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线路,还是以热爱挑战的年轻男性为主。”大熊说。
做企业还是散客?“鱼和熊掌”难取舍
户外俱乐部转型的另外一个方向则是承接企业的户外拓展训练、定制旅行等。近年来,这已成为苏州户外俱乐部赚钱的主要来源。
每年,大熊所在的俱乐部都要为几十家企业做户外拓展训练,今年,他还为苏州一家知名的人力资源企业做了一单定制旅行,企业180多个员工,花两天时间游玩了楠溪江,效果不错。
业内人士坦言,针对企业做服务,收入当然更好些,但这毕竟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眼下能接受的企业还很少。在苏州,这方面尚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企业和俱乐部间牵线搭桥的,多是作为企业管理层的俱乐部会员。而企业业务的拓展也很艰难,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多为发烧友,凭着一股热情起家,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经验,多靠着口口相传等原始方式进行推广传播。
做企业业务,赚钱容易,但失去了户外旅行的大部分乐趣;做散客,队友们行走的过程十分享受,但很难赚钱。两者如何取舍、关系如何理顺?在采访中,几家俱乐部负责人都坦言:尚没有明确的概念,眼下两者都不能放,只能且行且看。
回复楼主
胡八一
话题: 7735
回复: 71999
发布于
2017-05-23 18:57
沙发
必须得顶呀!
回复
评论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9.22发表帖子试试
我就是试试哈什么也没有今天啥也不说了这个是本地上传试试哦这个是前台现在是后台15ea90e4674.jpg你这个真的
胡八一
| 09-22 18:05
1304
2
我是来发布话题的
好的骄傲就是点击打哈加定金啊建设大街就是觉得就是大多久啊搜集到拉萨加定金活动是的空间sdh的是的啥都哈陕科大到家啦绝对路径啊点击数量加大就是倒得
胡八一
| 05-15 17:38
1241
1
美美哒的风景
这真是美美哒的风景啊
申请分销13174254300新消息
| 02-10 11:09
1864
4
急吼吼
一个二哥三个
不想长大
| 02-09 14:32
2652
4
绑定手机
×
手机:
验证码:
刷新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到该手机
绑定手机
友情链接
赛会通
富力海口马拉松赛
深井山径马拉松
南横国际超级马拉松
深圳女子马拉松赛
彩色跑深圳站
杭州100越野跑
无锡国际马拉松赛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
汇添富南京山地马拉松
苏州马拉松
欢乐跑中国上海站
test
12
install_fs
购物车(
)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x{{el.itemCount}}
{{el.totalPrice|currency}}
删除
共
件
共计
{{totalPrice|currency}}
去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空空如也,赶紧
去选购
吧。
您尚未登录,
请登录。
购物车正在加载中...
成功加入购物车!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继续浏览
去购物车
微信咨询
QQ 咨询
客服热线
({{el.name}})
分享
倒计时
返回顶部
厌恶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随团观光旅游方式,最近十年里,许多苏州人以“驴子”的方式体验真正的旅游。他们衣着朴实、背负大背包、摄影包,入乡随俗,与当地人密切打交道,获得更多的感受,旅行结束后,他们又以独特的视角把沿途记录的所见所闻,用相机、文字等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们的行走,简单而快乐。
“驴友”可以是独行侠,更喜欢成群结队出行。为他们定做线路规划、提供后勤支援的就是户外俱乐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驴友”的行列,苏城的驴友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的生存境况如何?驴友们的出行安全如何保障?户外运动要不要立法规范?政府如何有效监管?这些都是“驴时代”未尽的话题。
户外俱乐部的玩法
户外运动是在自然场地举行的集体项目群,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在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
户外运动同时也是一种深度旅游,与传统旅行社线路相比,户外俱乐部很少会去成熟的景区景点,全程更贴近大自然和民风民俗;跟AA制的驴友召集相比,俱乐部有专业的人员设计线路、专业的领队和专门的组织。
玩户外,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大熊给记者介绍活动的大致流程为:俱乐部设计出一条线路,将其挂在论坛上,有意向的人可直接报名,这一过程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随后,所有报名的人需参加一个见面会,根据线路的不同,对参与者有一定的要求。见面会上,俱乐部负责人和领队对线路进行详细的阐释,观察报名者的年龄、体力、经验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线路需要的报名者,俱乐部会对其进行劝退。活动过程中,参与队员除承担自己的吃住行等方面的费用外,还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和领队费用,按照苏州行情,每人每天的管理费用在20元左右。活动过后,俱乐部一般会组织一个选片会,即一个小型的队员聚会,一起欣赏旅行照片、重温旅行记忆。
一个前景广阔的潜在市场
百人调查,18人曾当驴友,7人参加过户外俱乐部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苏州户外俱乐部的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记者专门利用电话与QQ,展开了一个百人规模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长期居住在苏州的、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群。调查的要点有两个:第一,是否有过驴友的生活体验;如果有,是参加的哪种类型;第二,如果有不确定地点的短途旅行计划,会选择哪种方式成行?旅行社组团、自驾游、背包客,参加驴友俱乐部。
调查结果很让人欣喜。在调查对象中,有18人认为自己曾经为“驴子”,体验过“驴子”的生活。其中7人曾接触过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活动。在旅游计划调查中,大家最能够接受的旅游方式是自驾游,40%以上的人选择短途自驾。愿意当背包客的,与参加驴友俱乐部的,都在10人左右。如果调查结果接近现实,那么仅仅苏州市区一地,潜在的“驴友”数量将以10万计。这是一个“藏着富矿”的巨大市场。
记者发现,苏州人对驴友、以及对驴友俱乐部的认知与接受程度较高。参加过户外俱乐部活动的人,往往成为忠实的拥趸。表示曾接触过户外俱乐部的7人中,仍有5人经常参加俱乐部活动。而未参加过户外运动的被调查者,对于户外运动大多有一种彷徨心态,一方面,他们很羡慕驴友那种自由自在的旅行方式;另一方面,囿于“驴友”的行程安排过于“自虐”,放弃了尝试,转而选择短途自驾游。目前,国内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已比较发达,出行者可以提前在网上订购房间与门票,使得个人自助游变得很风靡。网商的盛行,抢走户外俱乐部的一部分客源。
户外俱乐部生存面临“四重门”
守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并不意味着苏州户外俱乐部都活得很滋润。
不是旅行社,不是民间团体,不是公司,但又进行着商业运作。户外俱乐部究竟是个什么身份,让身处其中的俱乐部负责人们挺尴尬。从2003年左右起步至今,苏州的户外俱乐部们面临着不少困惑。
2007年起,驴友“大熊”成立了大熊户外俱乐部,将户外运动这一爱好变成了事业。眼下,这个俱乐部已成为苏州最具规模的户外俱乐部之一,拥有了专门的办公室、自己的论坛和近8000个注册用户。然而,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事业危机重重,活得很辛苦。这究竟是谦辞,还是事实?
成本危机:“吃不饱,饿不死”是普遍状态养个俱乐部运营,一年至少要10万元
对于户外俱乐部的生存状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俱乐部负责人介绍说,苏州目前较为正规、略有规模的户外俱乐部共有四五家,每家的经营状况都大致相同,只能用“吃不饱,饿不死”来形容。
按照大熊给我们算的账,他所在的俱乐部只有他一个专职领队,其余20多个领队均是兼职的。要维持俱乐部正常的运行,至少需要三方面的花费,一是他自己的工资、培训费用,以及20多个兼职领队的带队费用;二是租用的办公地点,也是大熊俱乐部大本营的房租,每月需1900元,一年就是22800元;三是活动中一些物品的消耗,如公用药品等等。每项均按最低标准计算,维持俱乐部运营一年需要10万元左右。
俱乐部的收入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每次活动中向每个队员收取的管理费用,二是俱乐部给企业做拓展训练以及定制线路获得的收入,较之管理费,这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与2007年刚起步时相比,随着参与者和活动频次的增加,最近两年俱乐部的日子已经好过了不少,每年的进账和花费基本能够打个平手。现在俱乐部还只能负担我一个专职领队,再多了就负担不起了。”大熊说。
线路危机:夺线大战,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探线往往为景区景点“做嫁衣”
“户外俱乐部都是在给未来的景区打工。”大熊对此很苦恼。
大熊从事这一行开始,设计过、走过的线路不计其数。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户外俱乐部发现了好线路,组织队员们去了之后,通过口口相传、在网络上发图发文等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驴友来到这里。当地发现了商机,便会把这些地方发展成景区。“一旦这些地方成为了景点,我们就不会再走这条线路了。”大熊说。以徽杭古道为例,2008年以前,这里就是一条开放的古道,沿线景色不错,不少户外俱乐部会选择这条线路。走的人多了,当地在古道上造起了牌坊,设置了景区,便成为了成熟的景点。
遍布全国的户外线路是如何形成的?大熊这样解释:“对于玩户外的人来说,发现一条好线路的成就感,不亚于科学家发现一个真理。”如果说以前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热情在设计线路,那么现在更多的,则是依靠俱乐部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线路。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会给大熊不同的灵感,想要一条安徽方向的新线路,他会联系安徽当地的俱乐部,说明自己的要求,想要登山、溯溪还是休闲游,当地俱乐部凭借自身的了解,会给出很多选择,根据他们给出的选项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形成一条新的线路。
资深驴友“马可”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很希望各地的户外俱乐部前去探线。江西武功山、浙江宁海都曾专门针对驴友俱乐部搞促销活动。比如每年举行一次的武功山帐篷节,组织方不仅免去驴友俱乐部的门票,还专门做了许多探宝、抽奖活动。驴友俱乐部只要出个车费。在地方政府看来,在旅游这个行业中,驴友俱乐部的带动力相当强。驴友俱乐部探了线,几年后成熟了,立刻可以开发成有名的景点,而无须过多宣传推广投入。
人才危机:优秀领队成了稀缺资源兼职领队每天报酬为300元
“一个好的领队,比线路本身更重要。”对于领队的重要性,户外俱乐部的负责人们毫不吝啬夸奖之词。
最近两个月,大熊一直挺遗憾。六七月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野花盛放,景色十分迷人,如果这条线路能够成行,必定能吸引不少人参与。然而,找不到合适的领队,迟迟无法启程,眼见着就进入了八月,错过了草原最美丽的时候。“像呼伦贝尔这样的长线旅行,队员们的期望值都很高,对领队的要求也很高,俱乐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只能忍痛放弃。”大熊说。
户外领队,在执业资格中称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拿证的前提是,必须参加不低于七天以上的户外领队职业化培训,并通过野外生存、器械使用、装备、速降、攀岩、露营等实践训练,以及团队组织管理、户外风险管理、急救救护、无线电对讲等考核。实际上,俱乐部对领队的要求更高,除了户外运动的专业素养、体能以及经验外,还要求领队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具备所有这些能力的人,在其他行业中也能做得不错,获得丰厚的报酬和挺高的地位。由于户外俱乐部盈利模式单一,很难养得起这种人。
实际户外活动中,很多的领队都是由一些所谓的“老驴”担任。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苏州目前市场行情,短线旅行中,一个兼职领队一天能获得的报酬大约在300元左右。
安全危机: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弦户外事故,人祸占85%
最近几年,户外事故层出不穷,人为因素占有很大比重。户外风险一般分两种情况: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实际上在以前出现的事故当中,人为因素占据85%以上。
随着登山、探险等户外运动的火爆,现在似乎是什么人都敢组队进山。“随便在网上发个帖就能组织驴友进山,驾驶员、有经验的老驴友甚至QQ群也组队进山。”玩了8年户外的资深驴友马可“无奈”地说。
户外俱乐部的无序化操作本身就给这项运动埋下了隐患。打开各大网站论坛,几乎都有户外活动论坛,每到周二时,户外俱乐部纷纷把户外活动召集令发帖公布出来,带上几个“老驴”当领队,租上几辆车就组队进山了。某户外俱乐部的兼职女领队就坦言,自己曾一次组织过四五辆大巴车,两百多人进山。一到周末,一个俱乐部组织七八十名驴友进浙江的山区很正常。
苏州几家相对正规的俱乐部,会从四方面入手控制风险。一是,领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自身素质过硬,对线路有充分的把握。二是,筛选队员时,确保队员本身的能力与线路要求相匹配。三是,寻找当地熟悉情况的向导、司机陪同。四是,出发前购买保险,一旦出现危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苏州业界,也曾出现过一些安全事故,好在并不严重,处理得还算顺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今年6月,苏州户外运动开了一次行业协会筹备会,准备出台一些行业规定来规范这个新兴行业。
不转是等死,转型是找死?
户外俱乐部如何创造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壮大的自驾游人群,户外俱乐部是否感觉到了威胁?大熊坦言,户外俱乐部旅行的核心优势尚在,自驾游无法取代。然而,尽管如此,要改变“吃不饱,饿不死”的业态,户外俱乐部的转型,已经是必经之路。
两大核心竞争优势:自然和团体
与自驾游相比,户外运动至少有两大核心优势。
其一,与自然亲密接触,用自己的脚去丈量每一寸土地,将身体融入自然。零距离体验当地的民情民俗,放下原有的身份,用心去体会,这些,都是坐在车里所无法体验到的。其二,户外运动的团体力量,队员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这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过程,需要队员们在行走中慢慢体会,经常是一次旅行下来,原本不认识的一群人就成了很好的朋友,这也是自驾游坐在车里所无法达到的。“户外是一剂"毒药",许多人走了一次,就痴迷上了它,我自己早就深深地中了它的毒。”大熊说。据介绍,在苏州的户外圈子里,活跃着不少这样的人物:每年长线、短线的旅行总要走上几十次,只要时间、财力允许,他们就会背上背包,出发。“上我的论坛,每天都会看到新驴来报到,而许多老驴则会一次次参与,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么多"中毒"的人,我才会这么看好这一行业,我相信,将来这条路将会越走越宽。”大熊说。
主打“玩虐”,同时优化线路吸引更多人群
俱乐部经过六年的发展,大熊正不断探索,眼下他做得最多的,就是优化线路。户外的优势在于其参与度极高,体验性的东西很多。正因如此,它的舒适度降低不少,吃、住、行等方面随意性比较大,风餐露宿也有可能,圈内人称之为“玩虐”。这一点往往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而传统的旅行社,去的多是成熟景点,衣食住行各方面有保障,舒适度较高,体验性方面就比较差。
综合这两点,大熊对线路进行了优化,尤其是对一些周末的短线旅行,降低难度、增加舒适度和休闲性,尤其推出了一些适合亲子游、家庭游的线路。
这种改进带来的最明显的结果,在于队员结构的变化。目前参与到俱乐部户外活动的队员中,女性比重增加到近70%,很大部分原因便在于近来推出的一些休闲游线路更受女性的青睐,如西塘、乌镇等古镇的休闲游,就很合她们的胃口。另外,队员年龄的跨度也在不断变化,小到几岁的孩子,大到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参加较为简单的线路。“不过我还是会坚持户外运动的主线不变,你看,我的队员中,80%以上是25岁至35岁的人,挑战技术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线路,还是以热爱挑战的年轻男性为主。”大熊说。
做企业还是散客?“鱼和熊掌”难取舍
户外俱乐部转型的另外一个方向则是承接企业的户外拓展训练、定制旅行等。近年来,这已成为苏州户外俱乐部赚钱的主要来源。
每年,大熊所在的俱乐部都要为几十家企业做户外拓展训练,今年,他还为苏州一家知名的人力资源企业做了一单定制旅行,企业180多个员工,花两天时间游玩了楠溪江,效果不错。
业内人士坦言,针对企业做服务,收入当然更好些,但这毕竟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眼下能接受的企业还很少。在苏州,这方面尚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企业和俱乐部间牵线搭桥的,多是作为企业管理层的俱乐部会员。而企业业务的拓展也很艰难,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多为发烧友,凭着一股热情起家,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经验,多靠着口口相传等原始方式进行推广传播。
做企业业务,赚钱容易,但失去了户外旅行的大部分乐趣;做散客,队友们行走的过程十分享受,但很难赚钱。两者如何取舍、关系如何理顺?在采访中,几家俱乐部负责人都坦言:尚没有明确的概念,眼下两者都不能放,只能且行且看。